战后日本的 产业政策 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的真相36 原外交官的视角
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由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工业设施三分之二被破坏,恶性通货膨胀,3年半内,物价暴涨25倍,人们的储蓄丧失殆尽),所以政府对经济采取了异乎寻常的强行干预措施。例如:1947年,为了振兴特定产业,设立了"复兴金融公库"(后来的日本开发银行,现在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并且,在名为"倾斜生产方式"的政策下,政府预算也给予配合,对煤炭、钢铁两大领域进行了集中投资。
这在经济学上称为一种"产业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振兴特定产业领域的政策。美国认为,政府对特定企业实行补贴,提供援助,会致使美国企业陷入不利境地,对此持批评态度。但是,美国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曾经强力统管产业。在危机时期,政府采取救济、扶助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但危机过后,民间企业希望尽快偿还政府的融资,恢复经营的自由。在日本,依靠这项倾斜生产方式,迅速恢复了煤炭、钢铁的生产,而1年后,美国占领军就以抑止通货膨胀为名,使日本政府停止了这项政策。
比"倾斜生产方式"更加具有强大效果的是,政府集中的一体化外汇管理的举措。当今日本,只要到银行去,就可以简单地把日元兑换成外汇。但是,战后初期,企业靠出口获得的一切外汇,都被强制性地卖给了政府。所以,企业自身想用外汇进口产品时,或者想到外国去时,都必须前往政府设立的"稳定经济本部(当时由外务省、通产省、大藏省等部门汇集的精英组成,后更名为经济企划厅)",领取分配的外汇。
1991年苏联瓦解时,我正在莫斯科。这个时期,俄罗斯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与战后初期日本采取的政策大不相同。其中之一就是1992年俄罗斯外汇管理敷衍了事。就是说,人们或企业可以自由地使用外汇,从欧洲其他国家大批进口奢侈品、消费品等。莫斯科的商店里,充斥着外国产品。由于国产消费品粗制滥造,所以如果不让大家买外国货,就会在大众的不满上火上浇油,引发暴动了。
而在战后初期的日本,稳定经济本部不批准进口奢侈品、消费品,基本上只对进口先进生产设备配给外汇。并且在1951年通过了《租税特殊措施法》,允许对大型设备投资"加速偿还"。投资第一年度进口的设备,价格的50%免税,也就是说,允许大幅度折旧抵押。从外国进口先进机械设备,可以优先分配到外汇,而且,其后实质上是减了税。
在战后初期的日本,日元失去了可兑换性,日元汇率因交易品目不同而千差万别。1949年,由于来自美国的道奇(Dodge)调查团的劝告,日元汇率统一,1美元兑换360日元,一直持续到1971年。当初,这对日本的出口有些苛刻,但是,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变得对日本有利了,为日本增加出口和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讲一个不属于产业政策的偶发因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的工矿业生产3年翻了一番,这一点是不能忘记的。战争是一场悲剧,对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会留下巨大的痕迹。
另外,自1950年到1965年,世界经济每年增长5%,这对日本增加出口是极为有利的环境,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与1991年苏联瓦解后,争取实现市场经济和民主化的俄罗斯所面临的世界环境,也就是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截然相反。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