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不交替,也有石油拯救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已经正式开启普京的第四个任期。几乎就在同时,长达十九公里,连结2014年并入的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本土的铁路公路两用跨海大桥宣布公路部分通车。15日,普京以劳动者的身份亲自驾驶卡车祝贺大桥正式开通(虽然过后被媒体质疑是无证驾驶)。大型国家项目的建设工程在计划工期内竣工,彰显国内事务在普京治下有序进行。当然细节部分想必满是瑕疵。
对于备受瞩目的新内阁,5月8日梅德韦杰夫获得新政府总理提名,让人以为"果然,还是什么都没变",并旋即获得议会批准,但内阁成员名单却迟迟未能出炉,甚至超出了法律规定的5月15日的期限(获指名后一周之内)。从5月18日公布的新一届内阁名单来看,新面孔并不多,基本上是老人留任(被踢出内阁的有前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副总理罗戈津和德沃尔科维奇。他们的后任都是不玩花架子的低调派,内阁的整体感确有提升)。这样的人选为什么竟然耗时10天都无法确定,让人不免揣测背后有何玄机。
此次组阁正值经济面临结构性停滞的背景下,"改革还是维持原有的路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要走改革之路,应该换深受普京信任的库德林上场,世间对此颇有期待,但库德林最终是被挤到了审计署署长的位子上。组阁之路举步维艰,除此之外还真想不出其他原因。
库德林炫耀自己"和预算执行是否符合规定相比,进行审查时会更关注如何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可惜他的地位没多大的权限,顶多也就是评论家式的存在罢了。显然,库德林是遭交恶的梅德韦杰夫排挤才被打入闲职。
说起俄罗斯经济,西方人士总是"不改革不行"的老套说辞,其实俄罗斯经济并没有多少可以大刀阔斧的地方。要激发经济活力,国营企业的民营化的确不可或缺,但企业经营骨干严重不足的俄罗斯,民营化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国企沦为被部分人蚕食的牺牲品。
俄罗斯曾在2017年上半年迎来向好转机,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但下半年增长率再次走低,最终全年增长率仅为1.5%。原油价格持续下滑直至年末,军需生产大多集中在上半年等都是增速放缓的要因。
"改革"之争正是因此愈演愈烈,但进入今年,原油价格持续走高。特别是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使原油价格一路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因为2018年度财政预算是基于每桶40美元的油价,天上掉下的巨大馅饼乐坏了俄罗斯政府,甚至有人宣称七年来将首次出现预算盈余,可能达到GDP的0.45%。
说来也巧,普京在7日签署了2024年结束任期前的经济计划,承诺将显著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据说实施该计划意味着每年需要投入1.3万亿卢布(相当于3.4万亿日元,17日Intellinews.com),原油价格高涨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雨。如果今后油价维持高位,俄罗斯经济再也不用在乎所谓制裁,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会大幅提升。俄罗斯当局大概已经被这好运气砸得晕头转向了吧。
外交方面,普京既没什么高调的言论,也没有什么高调的行动。对特朗普这种不知会搞什么事、说什么话的人,大概也只能像对待易碎品似的唯恐避之不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京和特朗普一样都是追求经济第一,"俄罗斯优先"的。至于算不算是佐证虽然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5月18日,普京对到访索契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强调下一步将着手解决叙利亚经济重建问题,并做出下面一段颇有深意的表述。
他是这么说的:"我们认为,考虑到叙利亚军队在反恐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政治进程更加积极的阶段已经启动,外国(复数)武装力量将会从叙利亚撤出"。所谓"外国",可以解释为俄罗斯也算其中之一。因为如果专指"俄罗斯以外的外国",通常会采用"第三国"等更严谨的说法。俄罗斯虽然会扩张并长期驻扎Tartu(塔尔图)和Khmeinim(赫梅明)基地,但看样子是打算撤出此次作战兵力。
普京的话外音其实就是告诉阿萨德将要撤军,让叙方修订宪法尽早完成大选,了结战争事态。同时也暗中要求督促伊朗革命卫队撤军,避免给以色列介入叙利亚局势以口实。当然也在督促美军尽早撤出。
美军是否会轻易撤出叙利亚尚不得而知,但俄美军方一直保持密切对话,以避免在叙境内发生意外冲突。4月16日,美军借叙利亚发生化学武器攻击事件发动了导弹攻击,但和去年4月一样,在袭击前事先通报了俄方,俄方将器材和人员提前撤离目标区域,成了一场"意思一下的轰炸"而已。这是美方人员自己说的。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3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