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趨勢 日本動向 - Japan and World Trends 本网页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使用日、英、中、俄语进行交流的网页。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地人们的感受和心情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通过本网页,您将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及时发表您的意见。
JapaneseEnglishRussian

日本日记


2013年10月19日

权力的相对性 2 日本的官僚 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的真相65

权力的相对性 2
日本的官僚

当选首相及其他大臣的国会议员(政治家)使用的干部、智囊团就是官僚。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改朝换代当初,即使涌现出了雄才大略的皇帝,其后,贵族或官僚们都会篡权,架空皇帝,把皇帝捧上神坛。日本也不例外,不仅如此,这几乎就是日本历史的常态,天皇失去实权达1500年之久。自1603年维持到1868年的江户幕府也是如此,武士们变为官僚,把将军祭上了神坛,掌握了实权。

1868年,江户时代非主流派的萨摩•长州藩建立了明治政府。但是,如前所述,这是萨摩•长州等地有势力的人(作为官僚)借天皇的名义实行统治的体制。1928年,日本终于实行了"普选(但仅限于男性)",多党制政党政治这才正式开始。不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首相多数出身于官僚。因此,可以说,实质上还是继续实行官僚统治。

日本明治以后,国家的最高目标是"不做欧美列强的殖民地"、"与欧美列强为伍"。政府积极引进欧美的法制、文明,官僚就充当了引进的尖兵。他们是新建立的"帝国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全国共有7所)"培养的精英。有的人还到国外留学过,但那是少数。日本高级官僚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帝国大学法学系学习欧美法制,被培养起来的。

20世纪初,明治时期的日本社会上,人们发奋图强的志向很强烈。即便是平民子弟,如果在学校里成绩好(明治以后,小学实行国民义务教育),当地有钱有势的人,就会出资,把他们送到大城市的高中去(入学考试很严格),并送他们进入帝国大学(只要考进了高中,考大学就不难了)。而且,如果通过了"高等文官考试",就可以成为高级官僚了(话虽这么说,进入政府部门后,不会很快就能获得重要职位的,最初的几年是"下放"的见习期间)。

"将来不当博士就做大臣"----这是反映当时日本社会氛围的一句名言。可以说,当时的社会是很平等的,只要发奋图强就有希望出人头地。江户时代,社会地位的高低排列顺序是士(武士)、农、工、商(这是从中国传来的意识,不过,日本和中国一样,实际上,"商"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帝国大学的毕业生们从"商",也就是到企业就业,还是在更晚的时期。

日本人大部分不是为了贪图特权而做官僚的。高级官僚的绝大多数都希望使日本变得更好。不过,由于实行终身聘用制(虽说如此,但是,由于重要职位有限,大部分人55岁左右就退休了。退休的高级官僚不少人当了大学教授或企业顾问),执政党更迭后,官僚们也是不会被解聘的(过去连降级都没有过,最近开了先例)。

这里面有这样一个考虑----官僚如果地位得到保障,就不会去阿谀奉承政治家,就会为国家坚持原则,伸张正义。这是英国、德国等议院内阁制国家共同的原则。 而美国等总统制国家,每换一位总统,就会发生大多数官僚的人事变动(仅在华盛顿一地就多达4000人左右),甚至被人们称之为"革命"。离开政府部门的前政权的高级官僚,或者当教授、研究员,或者作企业高管,度过余生。其中也有人复归政府高级职务。我说"日本官僚容易坚持原则"。但是,升任次官或局长后,直接接触大臣以至首相的机会就很多了,因此,他们也会尽力讨大臣们喜欢,迎合奉承,这是人之常情。过于招人讨厌就会被远远调离重要职位。

政策是由首相、大臣与官僚之间微妙的"游戏"确定的。各省厅对于自己负责的领域,都拥有日本最详细、最可靠的统计数据,随时可以抽出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政策。在很多场合,各省厅科长级官僚(35岁以上45岁以下)起到主导作用。日本大部分政策都不是"由上而下",而是"由下而上"制定的。这是日本决策的一个特点。

科、局长级官僚负责向国会议员做政策说明,对大臣的说明由局长或次官进行。对首相进行说明的,一般不是大臣,而是次官。首相与次官之间的关系不是上下从属关系,不是"自始自终一切由首相下达命令,次官向各省厅传达"的那种专制体制。举例来说,假定首相让财务次官对政策A制定预算。这类要求如果一个接一个加在一起,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因此,财务次官或者抗拒首相,或者开始"讨价还价"。就是说,财务次官可以实现首相的愿望,但是,作为交换,要求首相实现增税。对于外务省,有时首相自己提出"希望访问某国,解决某问题",有时是外务次官提出建议"请首相夏季访问某国,可以起到某种作用"。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