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务的基础 8 发展的局限性 跟不上国际化步伐的人心
任何一个国家都差不多吧,凡是没有长期在外国生活经历的人,都不怎么会去考虑外国的事儿。在日本公司工作的大部分人,通常也只知道如何在日本工作,他们考虑的都是如何用自己在国内的业绩尽快高升。多数企业,只有那些钻不进主流圈子的人才会被赶到国际领域,这种人在总公司是没机会飞黄腾达的。正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即使是大牌公司,头头们也不理解海外业务的重要性,直到有一天不得不踏出国门,或者兼并海外企业的时候,才发现对外面的世界一头雾水,弄得丑态百出。对于那些老古董的公司领导来说,诸如财务规则变化一类的海外新动向,简直就是天灾人祸,让他们弄清问题思考应对方案,远不如找个能蒙混过关的权宜之计来的更容易。
日本公司雇佣员工一般都是终身制。据说这是因为二战时期重化工行业需要熟练工人,必须得想办法留住他们。即使在今天,日本公司还是会在每年四月同时雇用大量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直到他们退休。
大多数中国人不断地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新的技能,步步高升,而日本人则是依靠在同一家公司经历各种不同的工作来晋级升职。同一家公司里也可能分成几个派系,任何人身在其中都必须遵循明确的派系和长幼尊卑,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类似中国的那种作为"个体"的独立存在是不可能的。日本公司如同黑洞一般把劳动者都吞噬进去,也从不会再释放出来,所谓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也就是自由跳槽转行的机会和习惯---在日本根本就不存在(当然这是指熟练劳动力)。
所以,日本公司很难说是完全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来运行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反正会有同一家集团公司的哪个子公司买走,原料和零件也必得从哪个子公司买进,这种集团公司都是封闭的集团,各个集团的内部不见得都按照市场原则来运作。所谓市场原则,只是在几大"集团"---就是战前的财阀之间的相互竞争中发挥作用而已。
日本的公司之间和公司内部,按照年龄、分属的派系和毕业的大学等被分成表面看不见的等级。下属的承包公司和提供原料的小公司完全不入大公司职员的法眼,经常会受到他们不合理的打压。
有着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的派系,经营方式就会产生不合理的判断。比如某个派系的领导A年轻时一手打造出来的产品成了这个企业的摇钱树,不过二十年之后,摇钱树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成了赔钱货。即便如此,只要A还官居高位,他的晚辈们就不便提出什么停产的建议。就是因为这种格局,才会被韩国和中国的电视机厂家迎头赶上,造成电视机业务部门出现亏损,索尼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索尼一直到不久前都没有勇气砍掉对电视机业务的特殊待遇。与经济合理性相比,对于众多的日本公司来说,经营好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更重要。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