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趨勢 日本動向 - Japan and World Trends 本网页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使用日、英、中、俄语进行交流的网页。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地人们的感受和心情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通过本网页,您将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及时发表您的意见。
JapaneseEnglishRussian

日本日记


2014年7月12日

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的真相82 日本的外交手段之一  文化

日本的外交手段之一----文化

有一句老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说起来,文化似乎也有几分与"佛脚"相似之处,因为无论哪个民族,一旦政治、经济呈现弱势,就总会让"文化"来做前锋。
我认为日本文化中确实有很多足以向世界引以为荣的地方。的确,如果对日本文化追踪溯源,它来自于中国、来自于朝鲜、来自于太平洋,但同时,这些文化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并且它没有像中国那样,每次改朝换代都会遭到一定破坏。现在,不仅传统文化依然被社会崇尚,日本的当代文化也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日本艺术家的作曲、演奏水平都足以在世界上独当一面。日本的动漫、电玩风行世界各地,电视剧和流行音乐风靡亚洲。

三十五年以前我在美国留学的时代,日本料理在美国人心里不过是不伦不类的民俗菜肴,我的美国友人甚至完全没兴趣尝试。而现在,就连莫斯科也有上百家寿司店,品尝日本料理甚至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可以说,日本文化中蕴藏着许多美国约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所谓的"文化软实力"。在欧美,"日本"作为品牌,不仅代表着一种美感,还伴有简朴、谦逊、正直、诚实等种种高尚的印象。

然而一个国家不能单单依靠文化软实力,这就如同,就算每天吃拉面,也不等于所有的日本人都喜欢中国,就算喜欢贝多芬的第九乐章,也不见得会在心里欢呼德国、奥地利万岁。
尽管在美国等地日本文化被誉为"JAPAN COOL"(Japan is cool.),但是这既不等于日本动漫、音乐的影响超过了美国文化,也不等于大家忽然变得非常喜欢日本人。虽然日本工艺品制作水平世界超群,然而,当你走进印度瓦拉纳西,立刻就会被沉积在那里几个世纪的纺织物那精湛而丰富的设计折服。
日本文化不过是世界上众多文化中的一枝。文化可以帮助外交,却不是国家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整个社会的魅力、活力不够,自由平等没有完全实现,"文化软实力"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虽然如此,文化也是国家实力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会经常利用文化的力量。外交官把这种活动称作"国际文化交流"。外务省每年要为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使用200亿日元左右的预算,是次于ODA、联合国活动经费的又一项大额开支。
那么文化与外交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外交官们所谓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具体都有那些活动呢?

 歌舞伎、能乐、相扑、音乐会、展示会、烟火・・・・・

有代表性的文化交流主要包括,歌舞伎、能乐、相扑、管弦乐队、摇滚组合等的海外演出,烟火表演,参加威尼斯影展等国际电影节、展示会等。一般来说,各个驻外大使都会积极地,在驻在国实现歌舞伎或是相扑演出。尽管大型公演从开始准备到演出结束通常需要2年时间,不一定能在自己的任期内实现。
要举办这种大型活动并不容易。不管是相扑、歌舞伎,还是能乐,参演人员的日程安排一般都已经排满了几年,要安排伴奏和演唱演员的日程可谓费尽周折。从这点看来,烟火表演准备起来比较容易,效果又显而易见,然而它的成功与否又与天气息息相关。经过苦心准备,精心宣传,警卫保安工作一切就绪,如果天不作美下起大雨,也只有另择吉日,不仅前面的准备前功尽弃,还有可能导致随之而来的酒店住宿费、餐费等预算大幅增加。

举办一次大型活动需要5千万甚至上亿日元的预算。几十个歌唱、伴奏演员要在国外渡过几个星期的时间,需要巨额经费来支付交通费、住宿费、演出费等开销。国际交流基金和文化厅的预算有限,文化补助金的金额也不高。每年能够在世界各地举办几次大型公演就已经很不错了。一般大家会认为,在日本文化热潮中,歌舞伎、能乐入场券热卖,海外公演应该比较容易,不过艺术大师们往往不会单纯为了商业目的走出国门。 国内演出准备起来相对轻松,票房收益也能够保证。

由政府或海外友好协会出面主办,国际交流基金、文化厅划拨预算,驻外使馆和国际交流基金事务所协助公演的准备活动,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之后,大型公演才有可能实现。就在不久的过去,很多演员都会提出如果每天不吃米饭就不在状态的要求,在大使官邸准备好盒饭,送到排练现场的情况也曾经时有发生。

歌舞伎、相扑公演一旦可以实现,驻外大使就会向所在国的政府要人和其他国家大使发出邀请,成为很好的宣传日本的机会。同时也是大使本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但是,大型公演本身也如同烟火一样,不论演出当天多么宏伟精彩,第二天马上就会烟消云散。可以来现场观看表演的最多不过二三千人,即使演出的效果可以在这二三千人的记忆中长存,与它巨大的经济投入相比,相对效果十分有限。与之相比,支援国外市民团体开展日本文化活动、运用新闻媒体进行文化交流的投入效果比要大的多。

为了让日本的传统文化能够长久地在海外流传,让年轻的歌舞伎、能乐演员频繁地出访国外是一个好办法。这些年轻的演员可以与当地的戏剧演员一起召开讨论会,组织小型宣传演出。这样一来,既有可能在国外的戏剧演出中会引入日本传统戏剧的元素,而且与大型演出相比,人员沟通频率高,还可以建立长久的友谊和交流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海外经验可以成为促进日本年轻一代艺人成长的肥料,使他们的艺术风格更具底蕴。

准备和实施大型演出、展示会,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租借剧场、展出会场的交涉并不容易。在动荡时期的俄罗斯,我就曾经为了公演和死乞白赖的剧场老板打过交道,曾经有一次,经过三番五次的交涉,最后会场费的一部分由企业以优惠价格用电视机支付。然后还要丈量舞台尺寸、调查后台状况,如果是举办流行音乐会,还要一一调整麦克风效果。最后制作邀请人一览表,发出请帖。如果是歌舞伎表演,还要从国内运送包括刀具在内的道具,为了不让道具在通关中遇到麻烦,大使馆需要提前提出书面申请。演员一行到达国外以后,安排接机车辆、办理酒店入住手续、带领演员去大使官邸参加欢迎宴会等,总而言之,如果有与文化有关的工作,就要做一些完全和文化不沾边的事儿。

在动荡时期的俄罗斯,曾经组织过摇滚乐队的公开演出,那时候从德国驶出的运送音响设备的货车在过境时忽然遇到麻烦,原定的会场以"大音响可能会震坏剧场阳台"为由忽然取消,结果不得不紧急预订郊外的文化场馆,让国际交流基金的负责人头疼不已。如果举办日本陶瓷展览,负责人又会席地而坐帮忙取出瓷器,确认是否发生运输碰损,与资料一一对照,书写展示名牌,监督展示现场,他们经常会为了这些工作鏖战到深夜。

质朴而重要的日语教育

日语教育也与外交有关么?也许很多读者会感到吃惊。如果把日语教育比作足球,就如同同时培养球迷和选手。现在学习日语的人,也许以后会成为外交官,负责对日关系;也有可能会成为商务人士,负责与日本的商务往来。或许会成为翻译,在对日交流中担任不可或缺的角色。当然,学习过日语的人不一定都会从事与日本有关的工作。就如同,在日本学习德语的人,不一定会从事与德国有关的工作一样。不过,语言是文化、思考方式的精髓。通过多年学习日语,自然会加深对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日本历史、文化和日本社会的理解。这些人一般比较关心日本事务,对日本持有好感,在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中也会无意谈到这些,无形中就会提高人们对日本的印象。

现在,全世界有二百三十五万人在学习日语。在美国,从小的专科学校到高中,都在教授日语。有很多学校都只有一名日籍教师独自负责日语教学。许多大学,日语、汉语、朝鲜语同在一个学科,这些语言彼此之间竞争激烈。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顶点,学习日语的人非常多,现在与汉语相比,显得有几分力不从心。

关于中国,日本媒体似乎都在报道中国人的反日思潮。实际在中国,约有40万人在学习日语,是世界上学习日语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对日经济赋予了很高期望。所以,每次去中国,基本不用使用汉语就可以完成访华目的。不论在韩国、东南亚,还是大洋洲、欧洲,日语教育都开展的相当普及。在大家心里,俄罗斯似乎是一个距离日本很远的国家,即使在那里,人们也对俄日关系充满期待,莫斯科大学日语专业就相当热门难考。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自不必说,连乌拉尔的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大学中也设有日语专业,盼望着日籍教师前来指导学习。到处存在着日语教科书、报纸、杂志、书籍、录影带不足问题,世界上还有很对因为付不起网络运营费而没办法使用互联网的日语学校。即使想收看NHK国际台,地方有线电视也不能提供服务,如果自已安装接受天线,则要支付100多万日元的费用。

日语教育看起来十分普通,实际上却是文化交流的砥柱。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教师不够。例如在美国,规定不取得硕士学位就不能成为高中教师,而日籍日语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人不多。所以很多人只能作为临时教师教授日语,这样就无法获得工作签证。如果与美国人结婚,就不会有签证问题,即使这样,作为临时教师也不可能在日语专业获得主导权。而在不存在签证和学位问题的国家,如果生活环境过于艰苦,也很少会有日本志愿者教师前往。另一方面,在日本志愿者教师的长期努力之下建立了日语教育基础的地方,如果为了进一步充实日语教育,之后由国际交流基金或JICA(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加派日语教师,又有可能因为工资收入差距,发生人际关系摩擦。尽管日本志愿者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日语教学培训,但是他们对自己长期以来义务开展起来的工作感到十分自豪。

很多国家不仅缺乏日本教师,本国的日语教师也不够。因为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教师的工资较低,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日语教学工作。尽管国际交流基金为提高外国日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经常组织他们到日本接受教学培训,但是往往这些日语教师多在本国从事兼职翻译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去深入学习日语教学方面的知识。不用支付现金等方式真正解决日语教师的生活问题,这个问题就难以真正解决。

另外,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存在高水平口译、笔译人员不足的问题。国家之间关系密切之后,就会逐渐开始召开关于某个深层次主题的研讨会、座谈会,因为没有合适的翻译,而无法顺利召开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要举办一个经济方面的研讨会,如果没有深入学习过经济金融知识,就不可能胜任翻译工作,但是翻译却往往是学语言出身----而且半生不熟的居多。无论发言多么新颖,也许有的翻译原本就认为日本人不可能有什么独特见解,他们只是把内容粗粗翻译成泛泛的论点。这样以来是不可能真正开展什么富有才智的高水平的交流的。

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学习日语的学生的就业问题。当然,在日本也不是每一个学过法语的人都希望做与法国有关的工作,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够找到与法国有关的工作。但是在外国学习日语的学生当中,希望从事与日本有关工作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如果除了日语还会说英语,择业的范围就会更加广泛,但是由于学日语会花费很多时间,很难同时系统学习英语。而像日本大使馆这样的地方,又很少会出现空缺职位,日本的贸易公司与日语相比更希望招收有英语能力的职员。最近,日本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在海外投资建厂,需要很多日语人才,在东京的金融、IT、及其他先进领域,也出现了很多会讲日语的外国青年的身影。这些人才,经常会担负起推进日本与其他国家关系的角色,他们会把对日本更加客观的观点带回到自己的国家。

最后还想谈谈一个问题,就是从零开始起步设立一个日语专业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为了吸引更多认为学习日语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的学生(数量相当多),世界各地的大学、高中,或是小学、中学,一旦打算开办日语专业,就会向日本大使馆等提出,"因为要设立日语专业,希望派遣日籍教师"的要求。尽管看起来他们的态度似乎有些过分的理所当然,但是据说法国、英国、德国在这方面的态度都比日本要更加积极。

但是,国际交流基金原则上一般不援助没有教学经验的学校。因为可以手把手指导创建学科的人员不足,基金的援助容易倾向于器材和资金,而在以往没有教学经验的学校,这些援助存在被挪为他用的危险。因此,一所学校要从零起步创建日语学科并不容易。尽管日本志愿者、JICA(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青年协力队员,以及外交协会派遣的日语教师可以填补这些空缺位置,但是他们的人数、水平还有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而对于高中以下开展的日语教育,日本政府几乎不提供什么援助。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投入更多预算和人员的领域,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

 流行"文化产品"的出口――文化软实力最前线

对于日本来说,现在是把文化产品(主要指电影、动漫、日本流行音乐、小说等具有广泛传播能力,被众多市民喜爱的文化载体)推向海外的绝好时机。尽管这一热潮原本始于2、3年前,人们对日本经济的前景失去信心,"困难时期靠文化"时期,现在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它的势头依然没有减退。现在,日本的文化产业中,有很多人提出,日本应该学习韩国,举国努力制作和出口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说起利用新闻媒体开展的文化交流,在外有《阿信》,在日本国内有《冬季交响曲》(韩国电视连续剧)为例,电视剧可以在短时期内唤起人们对某个国家产生好感。看到这些,我们这一代人也会想起在日本刚刚普及电视的年代,自己因为受到美国家庭剧和西部片影响,对美国产生的憧憬向往之情。"文化软实力"中有很多武器,文化产品或许是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但是政府对文化产品投入的预算和人员却十分有限。支援体制也不够健全,目前的一般做法是,先由日本方面利用外交信件将录影带邮寄到大使馆,再由大使馆官员送到当地电视台播放。既要准备电视台能够播放的特殊格式录影带,还要提供剧本以便翻译、配音,有的国家还会在播放日本节目时要求要有日本企业赞助广告。因此,这根本不是一个负责文化的外交人员可以单独完成的工作。有必要得到来自民间的更大援助,大幅扩大国际交流基金的规模。

预算不够会带来什么样的局面呢,下面我来举一个实例。一般而言,对于声望越高作品,即使提出"希望把该作品用于文化交流"的希望,如果制作方更重视商业利益,出于对复制盗版的担心,轻易不会向政府或国际交流基金出售放映权。即便同意出售,也会收取昂贵的费用,放映一两次影片,国际交流基金一年的预算就用的差不多了。因此,没有经济能力购买文化产品的国家,很少会看到日本的优秀文化作品。

面对有经济能力购买日本文化产品的国家,日本应该进一步完善介绍文化产品信息系统,建立文化产品流通网络。与其赞助个别活动,不如更有效地把国家预算花在建立相应的机制上。例如,建立数据库,用各种语言介绍日本的新图书、新电影、电视节目等;在世界各地召开"日本文化产品国际交易会",为各国纸片人、节目导播提供寻找和购买日本文化产品的机会,这也会行之有效。而且在国外举办交易会,还可以节省参会人员的交通费用,会吸引更多的参会人员。

在映像文化全盛的今天,似乎显得有几分过时,书籍出版也不应该忽视。俄罗斯40岁以上的知识分子,大都是一边讨论芥川龙之介、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一边渡过了学生时代。在苏联刚刚解体的时候,盛田昭夫《MAID IN JAPAN》俄语版本红极一时。在中国、韩国,村上春树的作品对年轻一代人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的书店,从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到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摆放着很多日本作品。前一段时间,韩国青年作家金衍洙受国际交流基金邀请来访日本,在谈到韩国作家阅读村上春树作品时,他说"(读了他的作品)我认识到,存在着很多不代表国家的个人观点,我也打算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朝鲜半岛的战后历史。"。

国际交流基金和文化厅,对在海外从事日本文学、及与日本有关的书籍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扶助金。但是,整体的预算并不够,而且在执行方面也存在若干问题。翻译、出版工作容易出现延误,出版社破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扶助金一般在完成翻译,正式出版之后支付。这样一来,资金困难的翻译家和出版社就容易犹豫不前。

文化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分成创作和流通两个方面。无论是音乐、美术,还是书籍,不能周全顾及两个方面,就很难使日本文化得到传播。在美国,日本电影《Shall we dance?》曾经得到很多好评,也有日本的天才女子小提琴手一日成名,不过不多时她们就消失在世界的音乐浪潮中了, 这是因为有人在全球范围操纵古典音乐的宣传活动。

书籍的流通应该不会很难吧?放在亚马逊网站销售部就行了么?可能有人会这么想,但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信用卡还没有普及,不能使用银行系统网上支付。这些国家还没有进行电子商务的条件。在这些国家,可能只能采用租借书店柜台,摆放日本书籍的做法,才能让这些书籍真正得到流通。

外交和文化交流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中,很多事情都决定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外交、文化交流领域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国家有很多了解日本的知名学者,通过他们的言论,这个国家的大众也会逐渐喜欢上日本。在莫斯科,一直持续着日本文化热潮,我在那里工作的2000年左右的时候也是如此。我曾经邀请当地的文化人士到我家里举行源氏物语讲习会等等,为日本文化热潮推波助澜。他们也邀请我去他们的家里拍摄电视访谈节目。受国际交流基金邀请访问日本的文化人士,对日本抱有的好感越来越多,并把这些好感带回俄罗斯,发表在当地的报纸、杂志上。

只要让更多的人亲自来看一看日本,相信喜欢日本的人会越来越多。但是,到日本观光旅游费用很高。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大众,不可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而日本也不可能用公费邀请每一个外国人访日,由此外务省和国际交流基金一般会选择"具有影响力"的记者和文化人士访问日本。如果是戏剧演员,就安排他们与日本的优秀戏剧演员见面,也许他们彼此会由此结下友情,终生自发地交流艺术。而这样的交流可能会诞生一些新的作品。所以这些访日活动不仅有外交效果,还会为文化交流带来丰富的成果。

实际负责文化交流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很多具体工作。购买机票、接机送机、准备翻译、安排车辆,其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安排访日人员与相应日方人员见面。至今为止,特别是政府权力集中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人员,还在认为只要日本外务省打一个电话,无论是哪个日本人都可以安排见面,同时又常常轻易迟到甚至爽约。而这些见面日程,都是负责人员到处奔走,以为国家文化交流的名义好不容易才安排好的。

招待外国人来访日本,安排切实充实的日程有一定难度。如果完全交给接待官员,就有可能完全变成观光日程。接待官员的工作很忙,没有时间与每一个外国客人亲密接触。即使是一直主张要重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我,如果连日连夜每天都是宴会,也有过提前退场的经历。既然是使用国家预算邀请外国代表访日,就应该明确,要给他们看什么?希望他们能够在日本感受到什么?每一个有关的使馆工作人员和地方政府职员都应该明确邀请目的。在国外,通常人们对日本人的印象是,一副一本正经的神情,一天到晚都在对别人鞠躬行礼,有礼貌却无趣。如果希望改变这种印象,就可以带他们去看看日本人平时生活的样子,带他们去电车高架桥下,吃街边的小摊,访问郊外的民宅,然后到车站附近尝尝拉面,安排这样的行程。一个下面的接待官员是不可能作出这样大胆的日程安排的,需要有关干部提供具体帮助。如果在日本安排座谈活动,就应该多邀请那些经常阅读报纸、杂志,讲话幽默的日本人参加。

还可以请这样的日本人,使用政府资金到海外举办演讲或小型公演。日本常被人说成是"不去看别人的脸的国家"。这与文化、体育、学术,无论在哪个领域,与其使用外语在国外辛苦度日,不如在日本工作收入更多更稳定有很大原因。通过利用国家资金把这些人派往海外,可以逐渐破除这个壁垒。

目前,包括自费留学生在内,约有10万外国留学生正在日本学习。人数一多,问题自然也多。签证到期也不回国,继续躲在日本国内生活,还有人尽管是在利用日本政府助学金学习,毕业后却不回国为国家效力,转道去了欧洲、美国。除了白人留学生,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日本租房子好像也有一些困难。大学中很少有用英语或其他语言教授的课程,日本同学也很少会主动成为自己的朋友。费劲辛苦毕业回国,日本留学生的待遇却在欧美留学生之下。

另外,日本政府还开展了JET项目(The Japan Exchange and Teaching Program的简称),一些外国青年受日本政府委托,在地方政府帮忙协助事务性工作,或在学校里教授外语。但是,学生自不必说,很多地方老师的英语水平也不高,而且,参加这个项目来到日本的青年并不多,有时候需要兼顾几个学校,结果如同成了教授发音的"发音工具"。要提高孩子们的英语水平,首先要强化英语教师的水平。例如,暑假期间组织为期几个星期的夏令营,与外国人一对一地生活在一个房间,不想说英语也必须要说,这样下来,短时期内就会大幅提高英语水平。

鼓励海外开展日语研究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的电视、广播、报纸上发送有关日本信息的,大多是各国研究日本的学者,如果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就会对日本产生不利的影响。国际交流基金为此特别设立部门,专门负责赠送图书、派遣日本教师、资助召开学会、资助研究项目、邀请学者赴日从事研究等等。

文化交流的虚实

尽管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强大,但是用在国际文化交流上的预算和从业人员数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的确,政府与文化的关系,各国情况各不相同。美国文化中的电影、音乐、舞蹈,已经普及到世界各地,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已经不多。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扶植电影制作。法国政府一直把普及"世界语言女王"----法语作为重要工作。英国有英国文化振兴会,德国有歌德学会专门负责普及语言和文化交流活动。

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是这当中预算最低,人员最少的组织。2003年度,国际交流基金年预算177亿日元,工作人员227人,与此相比,德国歌德学会年预算295亿日元,工作人员625人,而英国文化振兴会(也负责技术合作)年预算959亿日元,工作人员1423人。国际交流基金的预算,只占小于其他省厅预算规模的外务省预算的一部分,由于金额涨幅有限,文化厅还会从文科省预算中每年拨付46亿日元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但是,因为文化厅在国外没有分支机构,因此要有效利用这部分资金,应该更加密切地与拥有国外活动网络的外务省和国际交流基金加深合作。

另外,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文化厅等,几乎都没有可以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策划的人才。例如,即将迎来与某国建立外交关系暨十周年,如果没有外务省科长级官员组织邀请知名企业一起组成活动实施委员会,到处筹集活动经费,国家就不会有任何举动。在类似这样的时候,如果国际交流基金能够有专门从开始的募集资金,到策划、实施活动内容,可以贯彻开展一系列活动的策划人才,活动会开展得更加有效。

 现在,各驻外使馆、总领事馆都会听到一些要求,希望能够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使馆的文化方面外交官应该自己设计文化交流活动指南,建立可以促进当地团体主动提出要求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的体制(因为文化交流跟经济合作一样,主张"申请主义"),并把这样的活动优先向大使和东京方面推荐,获得许可。作为使馆外交官,应该与美术、戏剧、电影、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名人、新人加深友谊,密切往来,为随时可以把他们推荐给东京方面做好准备。

国内财政状况恶化以来,"国家预算应该花在日本、日本人身上"的方针,最近被更加严格的贯彻。这样一来,文化交流就会出现困难。前面的文章里我也提到,尽管支援外国人主办的折纸、花道教室,可以培养喜欢日本的朋友,但是长时间无限期地支援却是不被允许的。也许是因为有观点认为,不应该花费日本国民的税金,长时间不间断地支援外国人的生活。既然这么说,即使是支援长期居住在外国的日本人开展的活动,不是也可能出现派系纷争,或是同一派系中的内部纷争么?援助别人也不是单纯容易的事。

因为使用政府预算支援外国人的活动比较困难,因此很难把一些罕见的外国文化介绍到日本。如果把中亚、非洲那些不被日本人了解的民族艺术介绍到日本,日本国民一定会突然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兴趣,但是却没有可以用来支援这种活动的预算项目。而这些国家的艺术家们如果没有日本政府的扶助金,就没办法支付日本昂贵的酒店住宿费、餐费和交通费。如果单纯走商务途径会如何呢?因为信息不够,日本的娱乐公司很少会知道他们的情况。

在日本各地有很多雄伟的市民文化设施。如果不光用来举办卡拉OK比赛,篮球比赛,也偶尔用来介绍这些罕见的民族艺术,对双方来说,应该是个经济有效的选择。可以由大使馆、国际交流基金事务所、"全国公立文化设施协会"等机构协助,把可以放心从国外邀请演出的文化团体信息发送到全国文化设施。

无论是文学、戏剧,还是电视节目,国外有很多十分有趣的文化产品。因为翻译、出版的费用很高,这座聚宝山还不被日本熟悉。伴随多媒体时代的发展,信息传送费用大幅降低。在经济比较宽裕的老人越来越多的日本,可以由一起在市文化教室学习的学友们共同出资,雇用翻译把瑞典的畅销书翻译成日语,通过网络传递给整个日本,或是购买俄罗斯优秀电视节目的著作权,加上日文字幕在网上播放,这些活动应该是可能实现的。这么一来,在将来的日本,不仅有日本文化,外国文化也将走向顶点。

外交官与文化交流

提起外交官的主要工作,大家首先想到的总是政治、经济、军事。对于大多数外交官来说,把文化作为主要工作,要么是在外务省负责文化交流时期,要么是驻外担当大使或总领事时期。一提到文化交流,还会有很多人以"我对文化懂得不多"为由,对文化敬而远之。

但是外交官又是文化上的行政官员,是国家公务员。只要能够不掺杂私人感情公平判,应该为哪些领域的哪些活动提供扶助金,应该把重点放在什么方向,就完全可以胜任。而且有些自认为"对文化懂得很多"人,却常常不能胜任文化交流活动。如果他们只重视自己喜欢的领域和欣赏的文人,就容易得罪更多的得不到重视的人。

文化交流应该朝着尽量扩大范围的方向发展。要上映日本电影,与其由大使馆自己租用某个中型电影院,不如拉当地媒体合作,通过他们便宜租用全市最大的电影院,在报纸、广播中获得免费宣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让会场高朋满座。不要只闷在大使馆中,不要因为害怕风险回避与他人合作,文化外交官应该更加积极、外向地处理事务。文化交流应该是年轻外交官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

发表意见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