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治体系处于过渡期,问题是过渡到哪里去? 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的真相73
日本的政治体系处于过渡期,问题是过渡到哪里去?
日本不论是战前还是战后都是多党制,并且选举投票也是绝对自由的,即使这样,战后数十年里,自民党一直独掌政权。就像前边讲过的,因为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所以拥护在野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式的经济体制、亲近苏联和中国的外交的国民一直没有能够占大多数。
但是,1985年,在美国的压力下日元升值一倍,由此日本的出口不再增长,于是政府尽量扩大内需来弥补。但是,由于扩大内需造成财政支出的增长,低利率产生泡沫经济,将地价、股价不正常地推高。政府于是想纠正这种现象,但是没有成功,导致1990年泡沫经济的急剧崩溃。之后,日本的经济增长停止,工资也不再上涨。
日本有一句老话叫"无钱之日就是缘断之时"。收入不再增长,国民感到不满,于是要求政府承担责任。其结果,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频繁地更换首相。1955年到1990年期间,每个首相平均在位两年半,而1991年到2012年,每个首相平均在位时间仅有不足一年半。
在美国的压力下日元升值一倍,因此日本的产品失去出口竞争力,日本的企业将工厂转移到国外。正值1992年中国的邓小平承诺给外国资本优惠待遇,于是,从1993年开始日本企业开始大量流出到中国。也就是说,日本的工业生产值的相当大的部分转移到了中国,日本国内变得学生就业难,工人工资不再增长。也就是说,日本人受到来自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压力,于是开始指责自己的政府。
在这种情形下,日本进行了选举制度改革。1996年,从以往的中选区制(从一个选区中选出数名国会议员)变为小选区制(从一个选区中只选出一名国会议员)。在中选区制下,从同一选区可以产生数名自民党议员。即使不是得票最多的,排在第三或第四位也可以成为议员。因此,这样的制度下几十年连续当选议员比较容易,期间作为政治家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大平、中曾根等首相就是从做普通议员的时候起一直把将来成为首相作为目标,不断进行政策的学习。
但是,现在的小选区制下,一个选区只能选出一名国会议员。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这个选区得到最多票,那么这个选区就被在野党的候选人夺走了。这样的话,政治家们就没有时间慢慢钻研政策,只好穿上选区的选民们喜欢的衣服、化上选民们喜欢的妆,喊着能赢得选民的口号,做出各种承诺(民主党在2009年的选举中承诺支付"育儿津贴",但是由于预算不足,结果没能彻底实施),否则当不上议员。也就是说,日本的政治呈现民粹主义,选出的议员除少数人外都缺乏经验,也缺乏做议员的准备。
明治以来,日本的政治被高级官僚们把持,泡沫经济崩溃后国民要求官僚们承担责任,大大挫败了官僚们的权威。媒体也高喊"政高官低",主张由政治家主导官僚。实际上,有能力的政治家们以往也一直掌握着官僚机构的主动权,只不过在"政高官低"的口号中官僚们更加威风扫地。但是现在应该主导官僚的这些政治家们很多没有做好准备。想当官僚的年轻人在减少,很多年轻的官僚辞职不干想当政治家。
"政高官低"是仿效美国的做法。作为"政高官低"的一个表现就是"首相官邸"的阵容和权限俨然如白宫一样不断扩大。例如,2014年仿效白宫的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了国家安全保障局。这是主要通过借调外务省、国防省、警察厅的职员形成的部门,担任"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首相、官房长官、外相、防卫相之间的定期会议)的秘书处工作。
如此,权限集中在总理大臣手中的做法,在应对当今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作出敏锐的决定时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是议院内阁制(总理大臣由国会选出,对国会负有说明责任)的日本采用总统制(总统由国民直接选出,有很大的权威)的制度是否能很好地运作还不清楚。信息依然由各个中央机构垄断,他们把自己优秀的职员借给国家安全保障局,各中央机构的战斗力被削弱。另一方面,国家安全保障局的职员人数也不够,双方都有力量不足的危险。
也就是说,缺乏判断地改变制度给日本带来了权力的空洞化的危险。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