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海啸、核电站事故的现状
3月11日东北大地震发生以来已经过去了1个月,我来稍微归纳一下现状。首先感谢中国各位朋友表达的哀悼之意、鼓励之辞,并且感谢中国派来了救援队。
并不是日本全国受灾
由于日本国土狭小,所以可能有些朋友看过电视图像后,会感到整个日本都被地震和海啸摧毁了。然而,仅就日本4个大岛来说,南北就长达2000公里,比北京到香港的距离还长。
所以,在距离震源300公里的东京,虽然经受了地震烈度6级左右的摇晃,但是各处大楼连一片玻璃都没有破碎,地铁和首都高速公路也没有损坏。这是因为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建筑物的抗震基准非常严格。即使在距离震源较近的大城市仙台,也没有大楼倒塌。相当于中国高速铁路的"新干线",也没有任何列车因地震而脱轨。东北新干线将于4月底恢复运营。
日本城市抗震性能加强
也就是说,日本的城市以及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这次受灾大部分是由于超出预想高度的海啸造成的,有些地方海啸超过了20米。这是因为当地海岸线呈锯齿状交错,海水汹涌而来,冲进狭窄的海湾,骤然升高了两到三倍。
在灾区各县,由于海啸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地震遇难者。但是,即便在海啸灾区沿岸,也有大约8成居民逃到高处,得以生存。他们听到海啸预警后就逃往高处,因而获救。这样,地震、海啸灾害就仅限于本州的东北部,而且是太平洋沿岸地区,并不是日本全国遭到毁灭。
现在过着避难生活的灾民达到15万人。他们在学校的体育馆里过着集体生活,或者被其他地区临时集体收容,还有人暂时居住在其它地区的家人或亲戚家中。目前,已经开始为这些灾民建造临时住宅。但是,受灾严重的沿海地区大多紧靠山崖,缺少建设临时住宅的场地,因此工程迟迟不能取得进展。
1995年大阪附近发生强烈地震时,个人志愿者或非营利组织也赶来参加了救援活动,这次他们的表现也很突出。另外,其它地方政府也派来了援救人员。东京周边拥有较多闲置房的公营住宅,也在做准备接纳灾民。
核电站事故
福岛核电站事故是由于没有预想到如此高的海啸,所有用来冷却核反应堆的备用发电机都被损坏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的福岛第二核电站也遭到了同样高度的海啸袭击,但由于备用发电机安装在高处,就没有发生故障。距离震源较近的女川核电站,由于建在海岸高坡上,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损坏,甚至还被用作海啸灾民的避难所。
缺乏指导能力的日本组织原则
"组织"在发生意外事态时会显露出其真实价值。福岛核电事故集中反映了日本的组织的缺点。首先,由于发展核电站是国家的政策,尽管有关方面指出预防海啸对策不够充分,但还是没有停止核电站运营而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在这次事故的初期阶段,尽管需要向核反应堆中注入海水进行冷却,但是,由于这意味着废弃反应堆,因而东电以及监督东电的经济产业省大概就犹豫了吧(关于这一点没有报道,为笔者推测)。
此外,3月11日地震、海啸发生时,东电董事长还在北京,总经理在名古屋,很不凑巧。地震后电话一个接一个,导致线路瘫痪,几个小时无法使用。高速公路、飞机场也被关闭,二人无法从北京、名古屋返回东京。最主要的还是电话不通,就连基本情况都无法得知。
欧美国家或中国的大企业的总经理,恐怕都有自己公司的专线电话,或许还有自己的专机、直升机随时待命,从自家的专用机场或直升机机场起落。日本的政府机关或企业不喜欢这样"奢侈张扬",仅利用一般商用客机和普通电话线路。这在平时是可以的,但是这次可深受其害了。
就这样,由于各种不巧、不利的因素,再加上首相的法定权限不足(例如:菅直人首相似乎12日较早时就曾经向东电提出应该向核反应堆容器内注入海水,但是,东电是民间企业,首相无权对其下达命令。就在东电仍在进行抵制时,当天下午,安装有核反应堆的厂房因氢气爆炸而被炸飞),因而发生了重大事故。日本的组织原则存在着权限不能集中在领导人手中、谁来承担最终责任不明的缺陷。这次事件就如实地反映出了这种缺陷。
下次,我想谈一谈这次地震、海啸、核电站事故给日本经济以至世界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