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趨勢 日本動向 - Japan and World Trends 本网页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使用日、英、中、俄语进行交流的网页。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地人们的感受和心情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通过本网页,您将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及时发表您的意见。
JapaneseEnglishRussian

日本日记


2012年2月16日

日本社会上奉行的主义就是 切实 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的真相7  原外交官的视角

我说过,在战后日本的学校里,除了平等主义之外,没有灌输过某种特定的价值观。不过,观察一下当今的日本社会,并回想一下当时日本小学校的氛围,我感到,日本社会上一贯流行的一个常识,恐怕还是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心中。这就是"切实"的价值观。"切实"的意思就是不骗人,不扰人,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切实做到讲礼貌。看上去,这很像欧美国家说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价值观。

但是,在日本,与其说这是公民社会不如说这是自古以来农村共同体中,人们之间交往的原则的结晶。不过,随着日本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种"切实"的原则,就从仅仅是狭小的伙伴交往的原则(以前日本也是对朋友圈外的人非常不讲礼貌的),逐渐演变为以社会全体为对象的原则了。就是说,日本也形成了几乎是"公民社会"的原则,或许也可以说,必须做到"切实"的地理性原则的范畴,从一村一地扩展到了全国。

另一方面,我认为,在日本社会的根基上,存在一种强劲的企业家精神的传统。的确,日本大众容易依赖大企业或政府(只想从企业或政府"获取"),但是,从江户时代到明治维新,而且直到昭和年代,也涌现出了独立自主,白手起家的强人。不依赖政府的保护或优惠措施,独自创业,开辟生路的个人也相当多。另外,有些大企业也不依赖政府的优惠措施,以无畏的气概投身于日本以至世界的竞争之中,这对于日本经济保持活力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社会"

战后的日本经济与社会如果离开大企业是无从谈起的。除了战前就存在的财阀系统的大企业、银行等之外,战后又出现了松下、索尼以及本田等,几乎从零开始,靠一代人白手起家建立的世界性的大企业,它们提高了日本人的收入,保证了人们的就业与生活。每年3月底从大学毕业的人, 到了4月就一齐涌入企业或政府部门"就业"了(像今天这样就业机会减少的时期,学生们在大3的时候就开始遍访各企业找工作了)。

我是1970年大学毕业的。那时,同学中最有人气的就业单位是大银行、大企业。因为那里的工资比公务员高多了,还提供住宅,养老金也不少。所以,日本的父母们竞相让孩子考进"名牌大学"。大企业中,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多,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学弟、学妹进入自己的企业。所以,一个人如果考进了名牌大学就很容易进入大企业。

如上所述,这引发了异常激烈的"考试竞争"。为了考进名牌大学,孩子们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要进名校。最极端的还要进"名牌幼儿园"。我小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强迫性观念"要上东大"。所以,进入高三后,我就闷在家里,每天学习15个小时左右,一直坚持了一年。我记得,当时考试科目有国语(包括明治维新以前使用的"古文")、数学、历史(世界史或日本史任选其一,但是,关于日本现代史,由于日本左右两派意见不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题目中,没有日本现代史的考题。因此,高中日本历史课只教到明治时期)、化学(或物理、生物),还有英语(我在初中、高中时还学过原文阅读中国古典作品的"汉文课",记住了一些中国的古典作品,还学会了欣赏壮丽的唐诗)。

就这样,我们这一代战后不久出生的"团块一代",一方面被灌输了以民主主义为名义的"平等观",另一方面,又被教导说"要战胜对手",并屡次通过了严酷的考试竞争----我们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一种人。

但是,这"团块一代"考进大学以后,除了法律、医学以及工学等专业以外,大多数人就不学习了。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日本的大学考进去非常难,但是一旦进去了,毕业就很容易了"。很多人认为,大学就是进入繁忙的社会生活之前的临时休息站。学生就是不去上课,期末交上2、3篇"报告(看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也已足矣)",教授就会给你及格分数。

我4月进入东大,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走进校门,眼前涌现出舞蹈部、落语(类似中国相声)部、空手道部、网球部、剑道部、游泳部等很多俱乐部的巨大招牌,还摆放着桌椅,劝新生加入。旁边还有不少"声讨美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牌。一些总是令人觉得粗野、不洁的学生活动家们,一只手拿着扩音器,拉长声调,高声发表演说,说什么"美国~~企图统治亚洲~~,日本人民~~绝不答应~~~!"云云。

我在高中时曾加入过铜管乐队吹奏单簧管,因为喜欢古典音乐,所以我加入了大学的交响乐队。后来大学4年给我留下的印象便是在图书馆里饱览自己喜欢的书籍、交响乐的练习、还有听有关莫扎特的课程(我的专业是国际关系论,但我属于一个新成立的系----教养学系,课程自由开放,莫扎特的音乐课也可以拿学分)。也就是说,由于考进了名牌大学,人生的成功就有了保障,所以在大学里,学生们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还可以打工。

大学时期,有效利用时间的人和没有目标盲目荒废光阴的人之间,差距是很大的。而在大学里几乎没有学习也可以进入大企业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日本人的文化水平。一个人即便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声讨美帝国主义",但一旦进入企业,也要和客户或同伴,用公司的钱喝酒到天亮。他们只能极为普通的----到欧美国家出差也不会讲英语,文化水平很低----作为公司职员度过一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_AKuZefSM是1960年代日本流行的著名歌曲。 "疯狂的猫们(crazy cats)" 乐队成员、喜剧演员植木等演唱。当时,经济高速发展,工资不断提高。这是一首愉快的歌曲。歌词大意是:公司职员摆出猛干的架势,晚上就用公司的钱去酒吧,一家接一家地喝酒,末班车都没有了也不回家,睡在车站的长椅上。即使明白这样对身体不好,他们也觉得非常好玩,不忍善罢甘休。植木等自称是"日本第一不负责任的男人",真是一点不假,很快就把刚刚结束不久的战争忘得一干二净,挥霍公司的钱大吃大喝,毫不负责任。

在工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的确有一个时期,人们只考虑享受快乐的生活,不讲意识形态,也不讲价值观。不少日本人家庭里,老爹深夜不归。就是回来了,家里狭窄,也没地方好好休息。他们很晚回到家,洗洗就睡了,清早起来又马上去公司上班。 家里"父亲不在"成了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少与父亲接触的孩子们,缺乏父亲的阳刚性,长大成人后,总是有点办事不牢靠,常常缺乏自立精神。孩子们没有从父亲的口中听到有关实际社会的结构、动向的讲解,所以经常采取从缺乏实际生活经验的学校教师们那里听到的,反政府的抽象见解。由于没有教孩子们了解政府、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孩子们长大后,有的一切都过分依赖政府,有的则相反,过分与政府对立。这样,在战败后的日本,支撑社会的意识形态缺失,社会的凝聚力是依靠"增加收入"维持的。

发表意见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