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务的基础 1
(以下内容根据河东在早稻田大学商务学园举办的日本企业在世界经营中面临的问题的课程内容汇总而成。)
日本的企业遍布世界各地。自150年前的明治时代,日本就开始参与国际上的各类商务活动,当时常驻国外工作的只有外交官、银行和商社的职员等极少数的"精英"。到了1985年,迫于美国的压力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的出口面临困境,于是乎日本的大型制造业纷纷将工厂转向海外,日本企业在海外工作的员工人数也骤然增加。
并且之前一直是日本员工大本营的日本企业总部,也开始有外国人进进出出。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的大型企业开始大量收购外国企业,这些外国企业的高管经常来出席日本企业的董事会等。为了让日本员工的意识更加"国际化",董事会也开始将英语作为会议语言。欧美的白人在日本企业总部与日本员工一起工作的情景不再稀奇,但顺应集体并习惯于作为团体一员的日本员工大多比较排斥这些个性很强的白人。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的大型企业为了在亚洲拓展业务,增加了在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本土员工雇用人数。这些员工不仅会讲日语,英语水平也相当高,这使得既不会英语也不懂中文的日本员工开始有了危机意识。
大学毕业还是不太会讲英语的日本员工,大多对"不知什么时候会被派到国外"抱着强烈的恐惧,加之听到有传闻说日本的这种重视前辈后辈关系、作为团队成员开展工作的方法在国外并不被认可,对于应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便颇有束手无策之感。
走向"全球"最基本的气概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参加工作前去国外留学两年,但已经工作的人当然就不可能奢望了。所以想给这样的人支上几招。
首先必须要克服"我不会外语,不懂英语也不会说中文"的自卑感。确实,不会外语就很难在全球开展商务活动。但是,作为一个人或是一家企业,如果连最起码的气概都没有,即便外语再好也不会成功。这里说的气概,首先是要有和他人竞争的勇气。不依赖于自己归属的团体,作为个人、作为人,需要有开辟新天地的勇气去面对工作。
其次,在企业经营方面,不能被前辈、后辈的关系以及派系的利益所左右,需要为整个企业的未来、为全体员工的福利着想,采取最合理的方法,也就是说需要有合理主义的精神。
第三,必须具备战略性思维的能力,这一点也是日本的组织所欠缺的。所谓战略,是指收集所有关于自己企业所处环境的信息,整理这些信息后找出特点和方向,对此自己的企业需要投入哪些人才、设备和资金,需要实现怎样的目标,也就是说要有统筹思维的能力。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