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趨勢 日本動向 - Japan and World Trends 本网页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使用日、英、中、俄语进行交流的网页。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地人们的感受和心情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通过本网页,您将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及时发表您的意见。
JapaneseEnglishRussian

论文


2008年4月22日

美国诗篇(七)"服务性社会"美国

波士顿有时也像莫斯科一样寒冷,有厚厚的积雪、清澈的空气,明朗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闪烁着清澈的光辉。喷气式飞机就在这青白色的满月旁飞过,划出一条银色的航迹,升向高空。毋庸置疑,美国当然也有令人心净如洗的时光。
但是,美国的生活也并不轻松。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20年中,年实质性工资每人平均为45000美元,而且一直停滞在这一水平上,一动不动。工资水平较低的人,60%还不如说是有所下降。到了90年代下半期,平均工资急剧上涨,达到51000美元。但是,与这一时期工资持续上涨的日本相比,情况还是大不一样。据说美国70年代可以靠丈夫一人维持的生活水平,今天必须靠夫妻双双工作才能勉强维持了。

在此期间,美国的制造业在与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竞争中逐渐萎缩,而服务业则在整个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现在,美国的很多人称自己是"咨询人员""律师""非营利组织成员"。听说这类人再加上自由职业者、自由打工人员和小型企业家共达3300万人,占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在肯尼迪总统当政的萧条时期急剧增加。现在,每到自行申报税金前,非营利组织请求捐款的邮件就如雪片般飞来。这些组织中有为残疾人服务的,也有援助文化活动的,哪怕你仅仅捐款25美元,他们也会寄来感谢信。而这25美元就可以算作捐款人的免税金额部分。但是,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大部分依靠政府补贴,因此,这就像在某种程度上变相地增加了公务员。

如果你接到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咨询人员",那么这种人大部分是在利用过去工作中结识的人脉,联系各种商业洽谈,并在以此获取手续费维持生计。他们不少人是在单枪匹马奋斗。至于律师,毋庸赘言,更是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律师自己制造诉讼案件。这就像二战结束后不久日本的失业者不断增加,他们背着大包袱皮包裹的商品,四处奔走推销。而在当代的美国,则是靠头脑经商赚钱越来越多,取代了过去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的行商。

不过,在美国,不能靠国家或市政府的预算,必须自谋出路的美术馆或交响乐团等单位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局面。因此,馆长、理事长等总是在四处奔波寻找资助,筹划募捐。就连享誉全球的波士顿美术馆也在为人们举办演出或晚餐会,出租摆放着精美雕刻的展厅,以赚取一朝一夕的租金。
另外,"实习生"最近在美国企业及公共机构很盛行。这种实习生是让新毕业的学生或在校生几乎无偿工作1年或2年。也许有人会怀疑哪有答应做这蠢事的傻瓜,但是,做过实习生后有人就会被正式聘用,而在名牌企业做过实习生的人也很容易在其他公司就业。尽管如此,在旁观者看来,这是一种很严酷的体系。尤其是日本人,如果被单位无偿雇用了1年或2年后,最终还是被单位抛弃,并宣布"这是按合同办事",那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尽管如此,美国社会并不是完全失去了宽裕。在写字楼的大门处,总是可以看到不少人下楼来站在那里吸烟,即使是隆冬季节也是如此。有一次,一位高中教师朋友告诉我说,他被临时解雇了。我以为他一定会感到很困难,可是一问他,他竟然说,没什么了不起的,可以靠失业保险吃一年,明年就能复职了,下次就"轮到"同事被解雇了。听说美国的企业对解雇职员是毫不留情的,但如果是大企业,在解雇职员时,会提供再就业或重新培训的机会。可我觉得,即便如此,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上了年纪后被裁减或退休时,将会遇到更加严峻的社会局面吧。

有一天,在一家饭店的餐厅里,我听到了邻桌人的一段对话:"How are you ?This is my wife(你好吗?这是我的太太)"。一对刚刚上了点年纪的夫妇正在一个劲地对一名看来是来自加勒比海国家的黑人女孩儿说话。他们是孩子的养父母。即便是普通的中产阶级夫妇,也要做养父母。如此美好的社会,我看今后恐怕也难以维继了吧。

发表意见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