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趨勢 日本動向 - Japan and World Trends 本网页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使用日、英、中、俄语进行交流的网页。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世界各地人们的感受和心情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通过本网页,您将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及时发表您的意见。
JapaneseEnglishRussian

论文


2009年3月11日

日本经济发展特征 2

日本工业化的主体是政府还是私人企业家?
最初的工业化是在1873年由政府发起的。政府(包括内务省在内)兴建了许多工厂,包括造船厂、纺织厂、水泥厂、玻璃厂和啤酒厂等。1874年,就有213名由日本政府聘请的外国专家在这些工厂工作。但是大多数工厂未能维持下去,最终被日本政府1881年出台的紧缩财政政策廉价私有化。
即使在工业化的最初阶段,也是由像三菱、三井这样的私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私营企业充当着政府国库的地位,开采煤和铜矿,建立纺织厂,积累了大量资金,并和政府一起(例如,煤和铜矿的开采最初是掌握在政府手里)不断扩大经营范围。

当时留下的统计数据很少,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清楚,当时政府支出只占全国支出的10%左右(政府支出为3.05亿日元)。1885年,股份公司中私人投资额占到1.05932亿日元,可见私人资本成为日本工业化的主导。例如,铁路建设的主要投资者是日本的商人和地主。从东京到大阪的铁路是由政府兴建的,足足用了15年的时间,在这之后,其陆路及水路交通干线的建设都是在吸收了私人资本的情况下才完成的。
应该指出的是,绝大部分的私人投资都用来开设银行。1884年末,私营银行的资金总额达到3455万日元。但是与战后相比,当时日本银行的贷款在企业的兴建过程中并不占有主要地位,兴建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人和地主在封建时期积累的财富。因此,当时日本大多数公司的总裁都是公司的所有者,而不是像战后的雇佣人员。他们所拥有的资本后来被用于发展纺织业,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则被用来发展重工业和化工业。

在殖民主义时期,日本拒绝使用外资,甚至禁止外国人从事日本国内贸易。日本政府聘请的外国专家一致呼吁引进外资,但日本政府坚决反对,可见当时日本对殖民主义惧怕的程度。
应该指出,工业化时期日本的经济增长十分缓慢:1885-1910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890年工业生产的一半来自于手工业,即家庭手工生产。老百姓生活方式的转变不明显,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很低。日本在1872年宣布实行全面义务教育制度,但由于预算支出不足,最初有40%的学校设立在寺庙里,30%的学校则设立在租用的私人住宅里,在1883年之前,日本只有30%的孩子能够上学。

对外关系
当日本刚刚对外打开国门的时候,世界各殖民强国对它并不友好,他们强迫稚嫩而弱小的日本接受不公平的廉价进口关税,而且不允许日本自行改变关税。直到32年之后日本才得以改变这种状况,而作为交换,各殖民帝国要求日本修改本国的民法和商业法。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是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开始的,而当时日元贬值则促进了日本出口业的发展,主要出口产品是工艺简单的如铜、茶、煤和丝绸等。1909年,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丝绸出口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丝绸仍然是日本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目前,尚无充分的数据计算当时出口在日本的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我们只是知道,在1882-1900年间日本的出口额增长了5.4倍(1882年前日本的对外贸易一直为逆差),但不知道这是否是日本经济增长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政府财政支出增长了4.7倍,国内生产总值也保持了几乎相同的增长速度,而当时日本的出口总额约占政府财政支出的一半左右。

我们经常忽视一个事实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到1980年之前日本的对外贸易很少有顺差,从1870-1980年这110年间,只有33年的对外贸易顺差。在工业化初期,日本生产不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我认为在明治维新时期出口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没有起到关键作用。直到1980年之后,日本的对外贸易才实现了稳定的顺差。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益处,战争期间日本作为非正式参加国加入战争,作战的欧洲国家分配给日本大量的货物订单,使日本的出口额从1914年的5.91亿日元激增到1918年的19.62亿日元。战争期间,由于从欧洲国家进口的重工业和加工业产品缩减,促使日本的企业家在国内兴建许多重工业和化工企业。这样一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的工业化已基本完成,居民城市化进程加快,并且在许多大城市出现了一批相当于欧洲生活和教育水平的中产阶级。日本对于美国来说不再是完全异类的封建国家,而是一个水平稍显落后的工业化国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实际上已拥有了一切:资本、技术、成熟的市场经济以及对所有权的强烈意识。

战后日本的发展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8月结束,日本失去了44%的国土,庞大的军队被解散,720万部队官兵自谋出路,150万人从被占领的土地上返回日本,400万原军工厂的工人面临失业。当时在全国7200万人口中有1270万人成为"无业人员"。50%以上的工厂遭到毁坏,通货膨胀严重,战后的两年半期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25倍。战争结束时日本社会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诈骗、腐败、随意出售战争储备物资以及黑市现象等成为家常便饭。

战后的最初几年,美国对日本的帮助很少,这时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带有惩罚性质的政策,目的是限制日本恢复其工业化实力。日本的设备和机床被美国人没收并运走,而日本政府被迫将三分之一的财政预算用来为驻日美军修建各种设施(甚至包括修建高尔夫球场)。美国对日的强硬政策一直延续到1947年,冷战从那一年开始升级,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日本的地位。
每个日本人终究会找到活下去的办法,许多人回到了乡村,开始从事农业(当时的农业人口增长了500万),还有的日本人从事小型贸易或消费品的手工生产(当时由两三个生意伙伴共同创立了现在世界著名的"索尼"和"本田"等公司)。

应该指出,当时公民的所有权得到保障,简化了成立小企业的法律程序,而这些小企业的经营权不被官方掌控,保证稳定的税收制度,商业银行的运行透明而具可信度,它们没有权力征收税款。国家对这些小企业的拨款非常有限,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这些小企业及它们分销各地的商业模式是一道生活安全网。他们向亲戚和熟人借钱做小买卖,城市里的居民耕种自己的小菜园。我还记得我的父母去当铺当掉东西,然后在我们家房子旁边开出一片菜园,那块地方原来是一个军工厂的诊所,在战争中被彻底炸毁了。
同时,日本政府大力促进生产。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产品的增长,以此来克服通货膨胀。

工业化政策
1946年日本政府成立了经济恢复财政基金,开始对企业实行财政拨款(首先是依靠中央银行发行的国债,后来才依靠储户的存款)。财政拨款的重点是发展当时经济中最重要的领域,如冶金、能源和煤炭工业。
在这些工业领域,国家拨款的比重占到70-85%(平均为23%)。1947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8.4%,1948年增长为13%(按实际价值计算)。当然,在财政基金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部分资金被用来弥补亏损,还有一些个人贿赂官员,企图得到财政拨款,因此直到1949年通货膨胀率才开始下降(1947年物价上涨为116%,1948年为73%,1949年为25%)。

外币监管
日本的外币监管权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里。企业只有在进口先进技术和促进发展的产品时才可使用外币(消费品禁止大规模进口)。应该指出的是,当时日本政府实行不同标准的日元兑换汇率,政府以此来扶持某领域企业,这实际上是一种倾斜优惠政策。根据一项统计数字,从1946年至1949年3月政府对企业的"补贴"达到1760亿日元(1948年的国家财政预算为10390亿日元)。

廉洁的政府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当时的体制下也很少出现贪污腐败现象。这不表示政府官员的本性如此,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官员受贿现象的发生,只是在当时大多数政府官员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有为广大人民建设新国家的使命感,还有重要一点是这些政府官员拥有各种福利保障条件,他们享有住房,虽然不大,但是租金低廉;依据每个官员的工龄会定期、平等地晋升他们的职务(当然每个职位的重要性很不同)。很少有人冒着丢掉"饭碗"的风险而尝试收受贿赂。

美国占领军动议下的改革
美国占领军开始对日本社会进行民主化改革。按照他们的命令解散了一些大的联合集团,集团的股份从家族成员的手中掠夺过来,原来的管理者被辞退。但由于美国占领军的内部分歧及日本人的反对,对金融寡头的打击力度不是很彻底,出现了许多新的公司以及更加年轻、更加具有革新思想的企业家。

土地改革
实行土地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迫于美国占领军的压力。日本农民的贫困化是工业初期资本积累的条件之一(后来他们沦为佃农),而战后这些农民需要富起来,因为他们是企业的销售对象和政治家们稳定的选民。1946年有46%的土地由佃农耕种,而到了1950年这一数据降低到10%。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显著增加,但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不尽相同,在气候条件差的地区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而在比较富裕的地区劳动生产率反而下降了。农业生产达到全面而显著的增长则在10年之后。

没有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好处,却提供了优惠贷款
随着1947年冷战的升级,美国逐渐改变了对日本的态度,开始帮助日本发展经济。日本政府开始企望得到美国的帮助和直接投资,但是美国对日本并不友好,美国人不想到日本投资,因为这对他们没什么好处。"马歇尔计划"中的好处没有给日本,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向日本提供了1.5亿美元的贷款,目的是让日本用这笔贷款购买美国的棉花。日本人进口美国的棉花,然后制成纺织品,再销售到国外,用赚到的钱再去购买美国的棉花,日本的纺织业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1947-1950年间,美国向日本提供了总额为18亿美元的货物贷款,包括药品、肥料、铁矿石、石油、煤炭等(195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0亿美元),日本政府将这些商品出售后所得资金用来偿还债务。
美国提供的贷款,加上日本政府为稳定物价发行债券和实行补贴,促进了经济恢复基金的投资规模(1949年为稳定物价政府发行的补贴达到年度预算的27%,而在对外贸易中政府也发行了同样数目的补贴),所有这些对通货膨胀都于事无补(1948年物价上涨水平仍然保持在73%左右,但很少有人能看到严重的通货膨胀带来的积极一面:购买国债的负担减轻了,贫农买回土地更容易了。当时的大藏大臣石桥湛山说:"不用太担心,我敢说,再过一段时间,如果不发生大的乱子,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发展起来")。就在那个时候战后的日本首次出现了严格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这一政策是由美国人道奇发起的。

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
道奇指责日本经济过分依赖补贴和美国贷款而带有虚而不实的性质,因此他于1948年12月提出了"道奇路线",经济恢复基金被取消。稳定物价补贴于1951年停止发放,实行严格的预算平衡政策,制定了统一的日元兑换比价,360日元兑换1美元,这样可以保证日本大多数出口商的竞争力。总之,实现"潜能经济"和"自主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

然而经济改革最初并没有取得积极的成果,首先是缺乏资金。虽然1950年的通货膨胀水平有所下降(物价上涨指数为-7%),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水平则由1948年的13%下降到1949年的2.2%。许多小企业面临破产,小企业主被迫自杀,1949年日本的就业率下降了10%。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样的状况会将日本带向何方,但是在经济萧条之后完全有可能进入一个实际而健康的发展阶段,这样的条件已经具备。

朝鲜战争
而这时发生了悲剧性事件-1950年的朝鲜战争。在世界史上,战争往往会带来经济上的转折点。在1950-1953年间,美国在日本订购了价值为11亿美元的产品,除此之外,美军在日本的开支也达到同样的数目,这成为战后日本迅速发展(被称为"日本奇迹")的重要推动力。在1949年-1951年期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几乎增长了2倍。

竞争能力的提高
在1955年之前,即日本加入世界贸易与关税总协定之前,日本一直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在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员之前,日本一直限制国外资本进入本国市场(过去日本没有得到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额贷款,1952年日本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在1953和1957年为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于1962和1964年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备用贷款)。日元相对较低的汇率刺激了产品的出口,但对进口产品起到了抑制作用。国内以及国外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日本不断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提高日本产品的质量(从1951年开始,日本对引进先进技术的企业实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在大型设备投入生产的第一年将被减免50%的税收)。

日本于1952年成为世界复兴与发展银行的成员,并于1953-1966年间获得该银行总数为8.6亿美元的贷款(1958年日本政府支出为73亿美元,1966年达到212亿美元)。世界复兴与发展银行一开始对贫穷的日本持怀疑态度,不敢贷款给它,然而在1958年之后该银行改变了对日本的态度,而日本也与印度一起成为该银行最大的贷款国。著名的东京-大阪高速铁路的建成,主要就是依靠该银行的贷款资金。

日本经验给人们的启示
日本的经验并非独一无二,世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也都经历了与日本相同的发展道路。比如美国在一战前也实行了非常高的进口关税(进口关税达到40-50%),遭到了欧洲国家的严厉指责。在当时关税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直到1913年美国才开始对个人征收所得税。当时美国在先进技术方面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欧洲,当时的欧洲还看不起美国。
但是,日本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它独特的地方。第一,中产阶级对战前的生活水平记忆犹新,因此他们努力想恢复到哪怕是战前的那个水平。同时,如冰箱、吸尘器、音响、电视及其他新一代电器产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内需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第二,在战前的日本,从封建时期开始业已形成了日本特有的领导隶属原则及道德标准。企业或商家一旦负债就面临破产并失去信誉。

第三,战后的日本,军工业实现了彻底的转型,使日本经济完全摆脱了国防的重负。

第四,老百姓对各级政府官员的信任度较高。很少有人认为,这些官员会侵吞国有财产而中饱私囊。在日本,不是那些"聪明而能干"的官员指挥那些"听话而无知"的老百姓,相反,在战后的"日本奇迹"中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普通百姓和私营企业,而政府只是为他们提供了所有活动的条件。

第五,应该看到,日本的人口从1945年到1985年间增长了68.8%,这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读完这篇文章,可能有读者会问:"日本经济中的民族特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知道,日本的发展依靠的不就是老百姓的顺从、勤劳以及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吗?我建议提出该问题的读者再好好地看看这篇文章。日本人不是能够创造奇迹的仙人。我们认真工作不是出于顺从,而是为了个人和家庭富足与安乐。幸运的是,由于各种偶合情况的发生,我们取得了成功。而我们现在以及将来会怎么样,这是另一回事。但是我可以明确地说,如果没有对所有权的尊重和市场经济结构,那么想重现"日本奇迹"是绝对不可能的。

日本经济实际增长表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8.4% 13.0% 2.2% 11.0% 13.0%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1.7% 6.3% 5.8% 8.8% 7.3%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7.5% 5.6% 8.9% 13.3% 14.5%

1962 1963 1964
7.0% 10.5% 13.1%

河東哲夫

发表意见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