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不景气 俄罗斯深受其害
去年秋季以来,俄罗斯经济一派危机景象。由于原油价格飙升,曾经如此繁华、满口咒骂"美国单边主义"的俄罗斯,仅仅半年时间就偃旗息鼓了。虽然奥巴马政权上台后,俄罗斯挥拳以对的对手消失了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无论如何,还是使俄罗斯明白了自己只是资源的"单一耕作型经济",归根结底,没有美国经济的复苏也就没有本国经济的增长,这才是主要原因。
诸多危机景象
有一个时期,危机对人们的冲击是很大的。甚至有人说:"所有资金源头同时全部枯竭,这还是史无前例的!"这意味着以下一些情况:
①由于原油价格暴跌,外汇收入减少。
②政府税收大幅下滑(有人说曾一度减少到五分之一,可能是瞬间出现这种情况吧)。
③由于次贷危机问题,西欧发生了银根吃紧的情况,俄罗斯企业已不可能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贷款。
因此,也就不可能再贷款以偿还迄今为止从西欧获取的累计约5,000亿美元的外债,只剩下了偿还义务(2009年连本带息共计应还大约1,000~1,400亿美元)。
④在这种情况下,民间银行停止了融资,俄罗斯国内也发生了银根吃紧的情况,下调了实体经济指标。1月份制造业生产实际下降到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汽车销售减少了三分之一。
(另外,关于不良债权的规模,1月,格列夫•斯贝尔银行总裁说:"年底之前不良债权将达到银行资产的10%。"此可作参考。中央银行预测平均为4.5%。)
⑤去年秋天,政府计划向三大银行提供26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试图消除银根吃紧的状况。但是,去年8月以来,卢布持续下滑达40%,三大银行为了公共资金保值,投资购入美元,不仅进一步加快了卢布贬值的速度,而且丝毫没有消除银根吃紧的状况。
⑥企业缺乏周转资金,拖欠工资的现象非常普遍。应该考虑到,俄罗斯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一是从政府预算中获得工资的。
⑦通货膨胀严重。
关于其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水、电、气、交通等公共设施使用费上涨以及食品价格涨价。食品50%以上依赖进口,除此以外,由于国内汽油涨价,农产品生产成本也持续上升。从生活实际感受来说,食品平均每年涨价25%。
另外,也有专家认为,普京政权末期,财政支出异常增加(年增加40%)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⑧有人期望,卢布贬值,进口替代产业会得到发展(1998年8月金融危机时期,不到半年,食品、服装等进口替代产业就重新崛起)。但是,现在没有资金从西方进口需要的机械。另外,与1998年相比,现在的国民已习惯西方的进口产品,对质量的要求很高。
⑨在这些情况下,2月中旬,经济发展部将本年度GDP增长率的预测进一步下调到-0.2%~-2.2%。
⑩库德林财政部长1月底预测:"2009年政府岁入将比去年减少40%,即减少4.4万亿卢布,2010年~2011年将需要向外国借款" 。2月26日,他还对俄罗斯Kommersant报说2009年政府岁入将是去年11月通过的预算案的42%。
另外,总统府助理德维尔科维奇1月说,希望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8%以内。
⑪民间调查机构"发展中心"的资料显示,1月份的税收及关税收入名义价值上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3%左右。考虑到卢布汇率贬值及通货膨胀因素,实质上已急剧跌落到去年收入的34%左右。
但是,由于1月份实质上处于临时预算时期,(去年年底通过的预算案是依据危机前的数据制定的,后修改)所以,只做了最低限度的支出,结果出现了3600亿卢布的盈余。
⑫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有识之士期待战争提高商品行情。但是,奥巴马当政以来,当前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已经消失。如果俄罗斯自己发动一场战争,商品行情基本不会看涨,只会招致卢布贬值。
⑬解雇、减薪越来越普遍。科学院院士都被削减了40%的工资。不过俄罗斯的工资有两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被削减的应该是作为计算养老金税收基数的前者吧。
现在,首先被解雇的是生产效率低的靠私人关系录用的那批人。自苏联时代起,企业中就有不少多余人员。
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据2月列瓦达基金调查,国民最担心的是通货膨胀,占(
国民的)41%,担心失业的占27%。
⑭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截至1月份为4,000亿美元左右。其中,1,300亿被称为"预备基金",用于石油收入骤减时补贴财政。另外,还有大约750亿美元称之为"国民福利基金",来源于高风险、高回报投资。
有些专家指出,到目前为止,为采取救济措施,已经动用了相当多的"预备基金",如进一步采取救济措施,将财源短缺,捉襟见肘。
为此,听说政府试图挪用原来的外汇储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项目,而且还研究了发行外汇计价的政府债券的设想。不过,由于目前西欧发行债券的条件很高,有关当局在公开场合表示这种设想"不合时宜"。
这就是到2月中旬为止出现的各种经济困难景象。
不过,2月中旬,卢布停止了下滑,银行逐步恢复了融资,股票也开始回升。据此,一些专家甚至开始评论说"俄罗斯经济已经跌破谷底"。
那么,我们就下次再讨论这个问题。 河东哲夫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