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的症结何在--影响俄罗斯发展的各项历史特征3
3.苏联经济的症结何在
(1) 军需的重负
苏联经济停滞、落后于西方大众消费社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过于庞大的军备负担。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数千万人的苏联来说,保卫国家是最重要的政策课题,因而军方也很容易就获得了预算吧。
同时,不顾生产成本,只要注意完成政府的订货就可以的军需生产,很适合依靠官僚主义原则运营的中央集权式指令经济。企业只要参与军需生产,就能够优先分配到资金、原料。因此,企业都努力争取自己被指定为"军需工厂"。所以,人们常常容易认为,在苏联经济中,"军需"似乎占有比实际更大的比重。不过,苏联工业生产的50%以上为军需生产,耐久消费品生产被降低到从属地位,这的确是事实。
另外,地方上巨大的军需工厂往往构成"企业城居民区",市营交通机构、医院、学校等许多社会基础设施也直接、间接地由这些企业负担。
在叶利钦时代,按政府预算购买的武器减少到1/10。但是,这并不像叶利钦事先曾公开扬言的那样,很简单地就能"将军费预算转向社会福利",这很不容易。其结果破坏了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和社会福利的基础,还引起了失业,成为上世纪90年代混乱的主要原因。
(2) 官僚式经济运作与消费革命的缺失
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世界性萧条,使苏联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给人们留下了广泛的印象。大型水库、全国电网、地区集中供暖、能够内部制造所有零部件的庞大的机械厂以及地铁等,让全世界看到了能够集中利用资源的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但是,当时在美国继而在西欧,相继发生了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电气的普及把一系列电器产品送到了市场上;汽车的普及扩大了工业的规模。
英国产业革命以来,经过了重工业、化学工业的工业化,这可以称之为产业革命的第三浪潮。在这一点上,苏联经济是决定性地落后了。以不可预测的人为对象的耐久消费品的生产,原本就不适宜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是每年作为法律确定产量、原材料、资金、销售对象、销售价格后开始生产的,因此,根本无法跟上消费者的心情、嗜好的变化。另外,在消费资料方面,产品质量很重要。但是,苏联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完全不适宜提高产品质量。因为产量达标被当作决定企业领导的业绩的最重要的标准,而不是利润。
不考虑利润这一结果、成品,只要求达到上面指派的指标,遵守上面下达的规定----这种官僚性体制也根本不适宜消费品的生产。
(3)分配胜于增长
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增长(财政紧缩)与分配(财政扩大)的周期反复的倾向。向财政紧缩的转换,在任何国家都是严峻的。这要靠政权交替才能实现。
但是在苏联,由于上述"无产阶级专政"以共产党独裁的形式持续存在,所以,数十年采取了偏向于分配的政策。机械设备是战后从德国带回的,使用了数十年,更新很慢。食品、交通方面有丰厚的补贴,住宅方面,只要排队轮到你,就能够免费分配到,苏联维持了优厚的福利社会。但是,没有自由,物资匮乏。
工厂里,军需生产优先,很难显示企业领导业绩的耐久消费品生产,常常被挤到厂里的一角。
4.苏联经济崩溃的轨迹
(1)经济困难时期,群众会揪出造成经济困难的"坏人"作替罪羊,以解心头之恨
苏联上世纪80年代末的经济困难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起石油价格飞涨而享受了安稳的苏联,又因1985年石油价格急转直下(从一桶20美元多暴跌至10美元以下),陷入财政赤字。
戈尔巴乔夫以加速化政策[1][1]、改革政策[2][2]等应对。但是,加速化政策没有效果[3][3],加强企业权限导致工资任意狂涨[4][4],自由开办中小企业又引起了现金大量流向市场[5][5],这就是日后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背景。
(2)为了削弱抵制改革的官僚势力,戈尔巴乔夫禁止党组织介入经济,结果又阻碍了流通,而黑社会组织取而代之,横行霸道。政府各部相互对立,无法充分进行经济活动的调整。由于各地区各地方都有建有支部的共产党党组织的介入,苏联经济得以维持。例如:莫斯科地区的党委就"负责"每天收购蔬菜[6][6]。
(3)叶利钦正像当时所说的那样进行了"主权游行",煽动各加盟共和国夺取中央的权限。各共和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自行销售当地产品,为此,共和国之间的分工遭到了破坏。而且,各共和国几乎停止了交税。1991年下半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实质上已经解体。
由于苏联共产党以1991年8月政变为开端被叶利钦破坏,当时的苏联失去了共产党和政府这种统治机构。而在失去了预算的政府各部,辞职的人接连不断。
[1][1]对机械工业的集中投资。据此,大批机械从日本进口,但因苏联解体,偿还货款中断,酿成了(民间)债务问题,阻碍了上世纪90年代日俄经济关系的恢复。
[2][2]加强企业领导动用利润的权限,建立个体经营、中小企业(合作社)的自由化等。
[3][3]人们认为,很多预算没有用于预定目的,被浪费。
[4][4]为了留住工人。
引用
本路径的引用网页:
http://www.japan-world-trends.com/cgi-bin/mtja/mt-tb.cgi/1621